2018年海峽兩岸皮膚外科高峰論壇-狐臭(腋臭)手術參訪心得
狐臭(腋臭)手術
【亞東紀念醫院 蔡雅竹醫師】
狐臭(大陸稱腋臭,臭音同”銹”)是一個困擾人際間的一種”毛病”。本身不算疾病,卻與疾病一樣惱人。東西方狐臭的盛行率差異甚大,甚至有統計顯示有九成西方人有狐臭困擾。華山醫院龔軼一醫師是這方面的專家,除了現在時下流行的微波熱能與微針電波治療狐臭,華山醫師也使用頂漿腺切除術治療狐臭。
龔醫師使患者採仰躺姿勢,令患者手臂上舉,最大暴露腋下為原則;沿著一毛緣做手術範圍標記;之後便注射稀釋之局部麻醉劑。待麻醉後於腋下中心點沿腋下短軸方向約開2至2.5公分,切口往下深至皮下組織。使用雙鈎略向兩側鈎開,約分離2至3公分後,將切緣綁上絲線,作為traction suture之用。
抓住traction suture,繼續沿著皮下平面往腋下標記緣分離,直至整個手術標記緣內皆完整分離出來為止。沿切口,手心握著traction suture翻開皮膚切口,利用拇指與食指往下按壓欲修剪皮下組織的地方,翻起皮瓣,使用彎組織剪,貼者拇指或食指所頂的皮膚內緣側修剪。直到整片所分離出來腋下皮膚之皮下緣皆僅存白色真皮為止。接著於傷口下緣放置被動引流之後用4-0尼龍線傷口縫合,並以黑絲線做tie-over bolsters固定與壓迫皮瓣,打上彈性繃帶後便完成手術。
術後追蹤須注意引流管是否已無引流物。龔醫師一般於二日後回診時拆開tie over bolsters並拔除引流管。拔除後換上新的紗布團壓回腋下,並以彈性繃帶固定2周。
其實這就是Skoog procedure,使用剪刀剪除皮下組織後固定。感覺上其使用tie over bolster並不小,並固定2周,與我國部分醫師習慣略有差異。也許拜健保給付點值之故,傳統Skoog procedure並不甚時興,使用內視鏡旋轉刀雖能讓外觀傷口更小,卻必須使用成本高甚多的器械與耗材。傳統Skoog procedure 雖然傷口略大,其實皮內傷口與螺旋刀法一樣大,如癒合良好,傷口依然不明顯,仍不失為不錯之治療選擇。以上內容多consult自許修誠醫師,在此特別感謝。
(圖1) 將切緣綁上絲線,做為traction suture使用
(圖2) 使用組織剪,貼者拇指或食指所頂的皮膚內緣側修剪頂漿腺